【野外訓練】走出舒適圈讓兒童向大自然學習 90後自然教育工作者:家長勿框限孩子的發展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6/01 15:48

分享:

分享:

Tony深明孩子面對大自然的興奮心情,親和力又高,小朋友樂於親近他,他亦感謝家長信任其對於安全的判斷力。「我搞活動會避免去好危險的地方如懸崖峭壁,游水會提供助浮衣、爬樹也會揀離地兩米高的樹,減少受傷機會。」

香港家長面對疫情放緩、陸續分批復課,又要開始為子女安排各式課外活動,還有甚麼比得上親近大自然更有益身心?90後的自然教育工作者Tony,組團帶領小朋友到野外尋樂逾6年,深信孩子上山下海盡情玩,既可強身健體,也能建立做人處事的正確價值觀,藉走出comfort zone而訓練勇氣、認識真我、擴闊眼界心胸、學懂與人相處及惜物保育。Tony指出,家長毋須介懷矜貴的港孩在玩樂中可能會受點小小皮外傷,這才可裝備好自己迎戰風高浪急的新時代挑戰。

被小朋友及家長暱稱為「Tony哥哥」的90後自然教育工作者Tony,大學時主修地理,現在的工作就是每星期出行幾次,為小朋友舉辦與大自然有關的郊外活動,帶他們回歸自然、反璞歸真;又會在Facebook專頁「Tony山下札記」分享他的生活點滴、活動見聞,以至做人處事的理念和價值觀。他走上寓工作於娛樂這條親子活動事業路,原來跟他曾當攝影師有關。

Tony指很多活動地點都是他的best kept secrets,連家長向他取經也不會直接分享路綫:「因我希望這些地方的生態受保護。」

「父母薰陶令我愛遊山玩水,也令我好熟悉及鍾意大自然,對很多地方及路綫都瞭如指掌。我不想返工坐定定,曾打算畢業後考入漁農自然護理署做保育工作。之後任職家庭攝影師,影相時愛與小朋友跟大自然互動,很討得他們的歡心,家長亦好放心讓孩子跟我玩。於是開始組團,以我讀地理出身、有一定的生態導賞經驗,專辦一些附設影相服務的親子生態團來吸引家長參加,再發展為小朋友自己跟我去的活動,至今帶過數十種不同活動。」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夏天到了,Tony指他舉辦的活動一定會有玩水環節,如在小溪及海邊浸水。「自然體驗活動有樂趣之餘,也不會太辛苦,否則孩子會怕了大自然。好多活動都是我自創,自己學懂後再教小朋友做,如做木工(吊床)及玩具,最近也有生態攝錄課、浮潛影相班,都是想給予小朋友更多不同的體驗,也讓他們知道我亦會不斷學習新知識。」

Tony會在其秘地DIY一些繩索遊戲,如在河上整繩橋、繩梯給小朋友玩。「可能不如歷奇教練般專業,但絕對安全,孩子亦玩得好開心。」

Tony舉辦的活動的確跟坊間的與別不同。「小朋友好open,他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大人高許多,去到大自然願意探索更多,所以我的活動沒有太多刻意設計,也沒有預設的task要小朋友限時完成,很多時都是即興。但事前準備工夫不可少,每次活動舉行前都會到場地視察,看那地方夠否安全、能否照我計劃進行活動,再視乎參加的小朋友年齡群,或會加插一些如爬樹較具挑戰性的環節。」

Tony過往舉辦的活動計有親子露營、親子單車團、越野滑板車團、Parkour、郊外生火煮食如首創執柴起爐炭燒雞蛋仔,另外也有聲音旅行、生態營、靜心營、森林夜校等,有動有靜。最近他便帶隊到政府很快會收地的上水塱原濕地,讓小朋友影相記錄快消失的生態面貌,做立體手作去呈現田原風光與布局。

有次打風後,Tony帶小朋友去海邊玩,執拾被沖上岸的海洋垃圾,他就即興取材創作遊戲、做玩具如搖搖板。

身教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堅持舉辦不同活動的原因,是想給小朋友知道生活有好多可能性可以嘗試,不要框限自己的發展。正如我們曾經認真細看一嚿牛屎,甚至拆開牛屎觀察當中的金龜及烏蠅幼蟲,這是一般家長不會跟小朋友做的事,因為覺得污糟核突,但我希望小朋友的思想可以更開放、對所有事物都有學習的熱情。就算我已30歲仍是有好多事情正在開始學,希望小朋友能繼續發揮自己的興趣、保持初心。」

Tony續談他對工作的mission & vision:「好多小朋友會問我:『你返咩工?』我答:『我依家咪返緊工囉。』他們都表現得好驚訝,因為他們未見過有人返工好似玩咁開心,我跟他們分享,未來也可以如我般將興趣轉為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想成為小朋友的榜樣。這6年與小朋友一起成長的體會及感受好深,他們不只視我為導師,也當我是大哥哥和榜樣,令我反省有甚麼值得堅持、有甚麼事情可以做得更加好,都是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因應社會現況,Tony也會舉辦身手課如Parkour,坊間少有。「這些體能訓練可增強小朋友的身體反應、彈跳力、躲避能力,以及勇氣,他們會學懂從高處跳下來如何避免受傷。」

教學相長,Tony說每個小朋友也是他的老師。「工作經常接觸小朋友,除令我青春常駐、思想較正向之外,他們比大人更懂得活在當下,改變了我看事情的方法,願意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小朋友角度看世情可以更清楚。」他說一位小朋友的成長令他印象難忘:「他本來對沙的觸感非常害怕,真係一粒沙也接受唔到,可能跟其感覺統合有關,以前要跪求他嘗試落水行沙灘都會發癲,但上星期他跟我去活動,竟可自動脫鞋玩沙!唔知他幾時克服、如何克服,就係知道他要去試去做,這也是小朋友成長的必經階段。」

家長也需要成長

Tony指出,家長都想藉活動讓孩子紓緩一下平日緊張生活的壓力。「好多小朋友返學、補習,以致burn out而對學習失去樂趣,我覺得小朋友去到大自然才可認識到真正的自己,好多家長也是參加我的活動才睇到自己小朋友在家裏或學校展現不到的另一面,原來可以如此勇敢。」

早前Tony帶小朋友戴着眼罩走入高流灣村落,讓他們只用耳朵感受周遭環境。

他感恩這6年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家長,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教導小朋友,也儲下很多粉絲,例如一班孩子就讀蒙特梭利教學法幼稚園的家長群。「他們很前衛開放,有自己的育兒觀,尊重小朋友獨立個性發展,相信小朋友在不同年紀會有不同成長需要。他們的孩子升中後已少跟我出團,仍保持聯絡、給我好多意見,讓我更鞏固理念,可完善活動內容。」

除了這班信任Tony的家長群會介紹朋友參加他的活動,更說一位曾當電視台女主播的家長之轉變令他很感動。「看她每次寫的網誌分享都令我好開心,其實她第一次與丈夫及兩位女兒(當時是2歲及4歲)參加我的活動應該覺得『中伏』,爬溪澗時可能石路濕滑,其細女喊得好厲害,她亦怪責我揀的路綫好難行又多蚊,連她自己亦自顧不暇。我估以後不會再見到她,怎知她第二次獨自帶住兩個女兒參加活動,至今已是第6年了,每個月見她們幾次,見證她們愈來愈開放自己,還呼朋喚友參加活動,例如上星期她便帶同70幾歲的媽媽一起行山。」

很多活動及生態營都是由Tony與女友一起帶領。「如帶小朋友到西貢的濕地、海邊拍攝,記錄雀仔及海岸動物,之後會沖印照片給他們,再一起在圖鑑搵物種名字及寫簡介,並貼在記事本,是不錯的生態學習及體驗。」

Tony鼓勵家長參與活動時盡量不干預、不插手,放心讓小朋友去試去做。「其實我的活動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家長都願意跟小朋友一起突破自己的comfort zone,雖然有時可能會受一點小小皮外傷,也是小朋友一次難得的成長經歷。與其責怪他們為何不小心弄傷自己,倒不如順勢教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傷口、正視受傷後的感受。最重要是家長要對小朋友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面對受傷、避過危險,家長的放手與信任才是最重要。」亂世中,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學習處世之道吧!

這是參加Tony活動經常出現的畫面。「盡情讓小朋友玩到好污糟,落大雨也可照玩,濕身後可換衫,孩子需要感受雨中樂趣。」

給家長的建議

疫情下,家長趁機帶孩子多到郊外遠足呼吸新鮮空氣,以下是Tony給參與活動的家長一些建議:

1.放鬆心情陪同孩子享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和心境,多鼓勵、少說「不」。

2.無時無刻做好榜樣,愛護環境、尊重生命,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3.放下對大自然的「五憂」:憂危險、憂骯髒、憂熱悶、憂蚊蟲、憂體累。

4.帶備健康零食及茶點,避免攜帶太多包裝零食、食物及飲品,也不鼓勵使用即棄品。

記者:Kristy

相關文章